患者:“藥房的氨氯地平是哪個牌子的?”
藥師:“進口的有,商品名叫絡活喜;國產的也有,商品名叫安內真。您要哪個?”

患者:“進口的效果好,還是給我來點進口的吧。”
藥師:“進口的和國產的效果差不多哦,價格相對來說會貴些。”

患者:“這樣啊!那就來個進口的吧。”
藥師:“......”


進口藥真的比國產藥好嗎?
我來帶您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藥品的分類:
專利藥:即在全球最先提出申請,并獲得專利保護的藥品,一般有20年的保護期,其他企業不得仿制。比如格列衛。
原研藥:即過了專利期的、繼續由原生產商生產的藥品;也就是我們老百姓口中所說的進口藥。
仿制藥:即專利藥過了保護期,由其他企業仿制的藥品。與進口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癥上相同的一種藥物制劑。我國大部分西藥都屬于仿制藥的范疇。
國家食藥監曾于2008年組織過一次摸底抽查,選擇部分國產仿制藥與原研藥進行體外溶出試驗比較,發現國產仿制藥與原研藥體外溶出行為差異懸殊,無一能達到合格標準。
正是因為如此,國家在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要通過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淘汰低質低效的藥品,促進我國仿制藥整體水平提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藥物一致性評價,即藥品一致性研究。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國產仿制藥在質量與療效上,達到與進口原研藥一樣的水平,讓老百姓能夠吃上安全有效的仿制藥。
注意!藥物療效的好壞,取決于藥物在體內吸收的多少,與生物利用度密切相關!

優質藥品(原研藥)
可在任何體內環境下(即pH值寬范圍內)都有一定的崩解、溶出,即對任何人群均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
劣質藥品(小廠家)
可能只在一種體內環境下(如胃酸正常者)才有一定的溶出和吸收,而在其他體內環境下可能崩解、溶出就會很差,生物利用度也就很低。(我國藥品的問題差距在這里)

不僅如此,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還能夠降低百姓藥品費用。假如臨床上優先使用這些“可替代”的仿制藥,能夠大大降低百姓的用藥負擔,減少醫保支出,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比如說常用的降壓藥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進口的絡活喜大約一片需要5元一粒,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某藥廠生產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卻只要1元一粒。
明顯看出,這種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既保證了患者用藥安全與療效,又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用藥支出。
那么重點來了,我們怎么識別哪些藥品是通過了一致性評價呢?

只有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才被允許藥盒貼上這個標志。可以這樣說,有了這個標志的藥品,療效和質量上是接近或者等同于進口藥物。老百姓可以放心使用該廠家生產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