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小琴畢業后幸運的來到一所省級醫院工作,工作一個月后的一天,呼叫鈴響起,一位病人吊針打完了需要拔針,小琴立刻去到病房為病人拔針,可是疏忽大意,拔針的時候不慎被拔出來的針頭扎傷,當即手指就被扎破流血,小琴十分慌張,不知該如何處理,趕緊回到護士站。幸好這時年資較高的李老師發現小琴緊張的表情,了解情況后,連忙讓她將傷口的血液盡可能多的擠出來,然后帶她去流動水下沖洗,并將事情報告給護士長和醫院感染管理科。事后發現這是一名乙肝患者,幸好當時已做了緊急處理及相關預防,免于一場職業暴露危險。
案例二
小王是醫院的一名護士,從業八年多了,人長得漂亮,業務也非常熟練。一天早上,她為一位艾滋病患者測血糖,用采血器將患者手指扎破,沒想到一個普通的擠血過程,血液竟噴濺到臉部的皮膚和眼睛里,這可給小王嚇壞了,趕緊到水池邊用流動水沖洗皮膚和眼睛,隨后立即報告了護士長和醫院感染管理科,并進行藥物預防及隨訪。

拔針和測血糖是醫療工作中非常平常、操作頻次也非常高的護理操作技術,然而就是如此簡單平常的操作卻常常讓人疏忽大意,發生職業暴露。案例一中的小琴如果沒有李老師的幫助,沒有做好相關預防措施,而自身又沒有乙肝抗體,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就非常高。案例二中小王工作時間較長,也非常了解職業暴露的防控措施,做好了緊急預防,大大減少了HIV感染的風險。

醫療行業是高危行業,職業暴露問題是最讓臨床醫務工作者們擔心的問題。在日常工作中,總是難免會接觸到病人的血液、傷口滲出液、排泄物等有感染風險的體液。因此,我們既要做好標準預防,也要掌握職業暴露發生后的應急處理措施。 那么,一旦發生職業暴露,該如何處理呢?
1發生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1.發生在完整皮膚
用肥皂液和流動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
2.發生在破損皮膚、黏膜、眼睛等部位
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粘膜進行沖洗。
3.發生針刺傷或者刀割傷等
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注意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然后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對傷口局部進行消毒、包扎處理。

2報告及隨訪一旦發生職業暴露,一定要報告科主任、護士長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確定暴露源是否具有傳染性及暴露者免疫情況,如未進行檢測須立即進行檢測。另外,完整皮膚發生血液體液職業暴露者,只需將被污染局部沖洗干凈即可,無須過于擔心。

乙肝病毒(HBV)暴露后的處理措施
(1)以前接種過疫苗,已知有抗體者,無需特別處理;
(2)未接種疫苗及未知是否有乙肝抗體者,盡快注射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按接觸0月、1月、6月接種乙肝疫苗;
(3)發生乙肝職業暴露后當時及暴露后6個月采血進行乙肝標志物檢查。
丙肝病毒(HCV)暴露后處理措施
暴露后取血檢查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抗-HCV,HCV-RNA),4-6月后復查。
艾滋病病毒(HIV)職業暴露后處理措施
(1)對暴露源及危險程度進行評估,確定預防性用藥方案。
(2)預防性用藥:應當在接觸后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即使超過24小時,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
(3)暴露發生后立即、4周、8周、12周和6月后檢測HIV 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