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窗口經常有患者“花式提問”:
“我不是昨天才抽了血嗎
怎么今天又抽?”
“為什么我肉眼看不到血
大便隱血報告顯示陽性?”
“為什么出檢查結果這么慢
我不會有問題吧?”
接下來,我們就來為大家揭秘
化驗檢查那些事兒
前兩天剛測了血常規,為什么今天又要做?
血液作為人體內重要組成部分,維持著各個重要器官、組織的運作及新陳代謝的過程。血常規是最常見的血液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貧血、感染、炎癥等多種疾病,對于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重復進行血常規檢查,可能是因為白細胞、紅細胞或血小板等數值不在正常范圍內,醫生會要求進行二次化驗以核實異常的指標,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再比如,有些疾病的治療效果需要動態觀察,醫生可根據血常規報告及時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所以,在診斷疾病時以及診斷疾病之后都可能需要進行血常規檢查。
痰液分岐桿菌液體培養為什么需要那么長時間?
痰液分枝桿菌液體培養是一種常用的細菌檢測方法,主要用于診斷結核病。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的脂質含量較高,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故生長十分緩慢。在專門培養基上,一般要2-4周才見細菌生長,有些甚至4-8周才見生長,培養8周后仍沒有生長,才判定為陰性結果。這就是痰液分枝桿菌液體培養需要時間長的原因。
有些糞便肉眼看是沒有血的,為什么報告單上顯示“隱血陽性”?
糞便標本除了用肉眼直接觀察,還有顯微鏡和化學檢查。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是指消化道有少量出血,大便常規檢測到被破壞的紅細胞但糞便外觀無異常的變化,肉眼不能證實出血,需要用化學法、免疫法等才能證實的出血。當消化道出血在1-5ml時化驗大便隱血試驗即可表現陽性,常見的有消化性潰瘍、消化道腫瘤、結直腸息肉等疾病,出血量越多,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指數越高。如果發現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應積極配合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以便醫生結合病情綜合判斷,及早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