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吃過飯后,很多人喜歡坐下來聊天或看電視,殊不知,飯后坐著不動不利于食物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因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退,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要想提高消化功能,建議飯后做下面這些小動作。
1、食后摩腹: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于增強胃腸功能、幫助食物消化吸收。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體做法是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20圈。
2、食后散步: 俗話常說“飯后百步,不進藥鋪”。它是指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如果飯后散步20分鐘,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會給健康帶來不利。要強調的是,飯后散步不是剛吃完飯就去散步。體質較差或患有胃下垂者,不宜飯后散步,而要在飯后平臥10分鐘。這是因為飯后胃內食物充盈,直立活動會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此外,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也不適合飯后散步,因為飯后胃腸道的血流增加,且散步導致四肢血流增加,從而腦部及心臟的血流明顯減少,導致腦缺血或心絞痛發作,建議飯后休息30分鐘。
3、食后聽音樂:飯后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起到調節血液流量、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腦肝腎功能,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腺體分泌,加強新陳代謝等作用。但要根據個性心理特點及音樂愛好等選擇適當的音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選擇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或纏綿悲哀的聲調等音樂,會對人的情緒和消化系統產生不好影響,對健康不利。
4、食后漱口、叩齒: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后漱口、叩齒,可保持口腔濕潤和清潔、唾液腺分泌增加、增強味覺功能,有助于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吸收,還可有效防治口腔或牙齒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