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影視作品中都看到過這樣的場景:被動物咬傷、抓傷后,劇中人物用嘴幫傷者清理傷口,去毒效果立竿見影。其實這種做法是經(jīng)過了藝術加工的,如果現(xiàn)實中這么做,可能比被動物直接抓傷、咬傷更加危險!
近日,江西省胸科醫(yī)院(南昌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就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網(wǎng)紅”患者。一小伙因用嘴幫被流浪貓抓傷的女友吸傷口,被醫(yī)生告知屬三級暴露(狂犬病毒暴露最高等級),引網(wǎng)友熱議,話題也沖上熱搜。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當事人表示,其女友被一只流浪貓抓傷,因在外面沒有肥皂水,他便想到了電視劇里被蛇咬后吸傷口去毒素的劇情,就用嘴吸了女友的傷口。但隨后陪女友去打疫苗時,被當?shù)蒯t(yī)生告知自己屬三級暴露,需打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當事人因當?shù)貨]有球蛋白而轉診至江西省胸科醫(yī)院,醫(yī)院急診科醫(yī)務人員為患者病情做了進一步處置,并對其進行了健康宣教。
好吧,這操作真是電視劇看多了,快來一起學學正經(jīng)科普吧!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xiàn)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因恐水癥狀比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癥。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幾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內(nèi)死于呼吸或循環(huán)衰竭,故應加強預防措施。
2、什么是三級暴露?
根據(jù)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接觸或者喂飼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舐為I級暴露;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為Ⅱ級暴露;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舐,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組織污染,或者直接接觸蝙蝠為Ⅲ級暴露。
根據(jù)國家疾控局發(fā)布的政策解讀,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狂犬病暴露應進行規(guī)范處置。其中,I級暴露者一般無感染風險,清洗暴露部位即可,無需進行醫(yī)學處置;Ⅱ級暴露者存在輕度感染風險,應處置傷口并接種狂犬病疫苗,確認為Ⅱ級暴露且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級暴露者其傷口位于頭面部且不能確定致傷動物健康狀況時,按照Ⅲ級暴露者處置;Ⅲ級暴露者存在重度感染風險,應處置傷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和接種狂犬病疫苗。
3、三級暴露后的傷口應如何處置?
三級暴露后的傷口處置應越早越好,處置方式分三步驟:
1、傷口沖洗:用肥皂水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徹底沖洗所有咬傷和抓傷處約15分鐘。
2、消毒處理:傷口沖洗后用稀釋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果的皮膚黏膜消毒劑涂擦傷口。如傷口碎爛組織較多,應首先予以清創(chuàng),傷口輕微時,用透氣敷料覆蓋創(chuàng)面;傷口較大時或者影響美容或者功能等,應盡量做到一期閉合傷口。
3、預防其他感染:根據(jù)傷口污染或感染情況,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