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研究顯示,降壓治療可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病風險,收縮壓每降低10mmHg,腦卒中風險降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發生風險降低13%。 但在收縮壓降至140mmHg的基礎上,將血壓進一步降低并不能使心血管進一步獲益。而且老年人血壓降得過低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供血,對身體無益甚至有害。老年人的降壓治療應遵循我國高血壓指南的建議,65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應逐步降壓達標,收縮壓降至150mmHg以下,能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80歲以上高齡患者血壓目標<150 /90mmhg。
老年人的高血壓有以下特點:以收縮壓增高為主,舒張壓增高不明顯甚至偏低,脈壓增大;血壓波動大,易隨情緒、季節和體位的變化而出現波動;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部分高齡患者可發生餐后低血壓;老年人的血壓晝夜節律出現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不降反較白天升高,對心腦腎等臟器危害更大;老年人更易出現診室高血壓;老年人常合并冠心病、腦卒中、頸動脈狹窄、慢性腎病和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點以及多合并心腦腎等慢性疾病,降壓治療有其特殊性,對老年人的降壓治療過程應嚴密監測血壓,避免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老年人血壓不宜降得過快,應逐步降壓,盡量選擇長效降壓藥物,從小劑量開始,避免血壓大幅波動。而且不能自行停藥,以免血壓波動,誘發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如果服藥期間血壓偏低或出現頭暈、黑蒙、暈厥、心絞痛等低血壓引起的癥狀,應及早就診以便調整藥物劑量。尤其在情緒和季節變化時,情緒激動可導致血壓惡性升高,冬季氣溫低,血壓波動大,夏季氣溫高,血壓較平穩。情緒激動、夏秋交替和秋冬季節氣溫下降明顯時,老年人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及主動脈夾層致命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改變體位要緩慢,比如從坐位或蹲位站起來要緩慢一些,預防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暈倒受傷。容易出現診室高血壓的患者應行動態血壓監測,避免過度降壓。